作为神秘的魔术
"如果你只会娱乐观众,却无法让观众感受到神奇,那么你并不是魔术师。"——《魔术师的生活》托马斯·弗洛斯特1
"娱乐的定义比搞笑宽得多,莎士比亚的'错误的喜剧'很搞笑,但是哈姆雷特却不是。虽然如此,哈姆雷特却更加出名,这恰巧证明哈姆雷特也具有娱乐性。"——《魔术与演技》亨宁·内尔姆斯14
令人印象深刻的魔术
精湛的近景魔术表演可以让观众回忆一辈子,如果你觉得这样说很荒谬,那么请试想你在一个社交场合,当大家知道你是魔术师时,突然有人过来跟你说,"你知道吗?我以前看过一位魔术师表演XXX(可能他描述的都不准确),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我觉得我们大多数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有人描述他们十几年前看过的表演,虽然当他们听到"魔术师"这个词时会想到那些表演,可是他们却无法准确描述出表演内容。
每当我拿起牌表演,我的目标都是让观众今后看到扑克牌时,都会回想到我,我知道如果我做的好的话,就会是这样。
我相信每位近景魔术师都有相似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你必须专注于让你的魔术效果变得越强越好。本书的基本理论中,最基础的就是:魔术师的首要工作是用魔术娱乐观众,不是在娱乐观众时表演魔术,而是用魔术娱乐他们。娱乐最重要的源泉应该是魔术本身。
不幸的是,很多魔术师似乎不相信魔术本身可以娱乐普通观众。他们觉得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就必须讲一些笑话。他们觉得商业魔术就意味着一连串的梗,而非魔术本身,还义正言辞地解释这些梗可以带来令人记忆深刻的欢乐。这种表演的结果就如同观看快餐式喜剧,当时很好玩,过后却立即被遗忘。
魔术体验
上面所说的魔术起因于我所称谓的"费兹奇谬论"。在《魔术师的演员特质》2书中,达里尔·费兹奇3提到将舞蹈、喜剧、性融入表演中,会让你的魔术具有娱乐性。在他眼中,魔术是一种苦涩的药丸,你必须加入糖衣来使观众咽下。我并不是说加入这些元素来增加魔术的吸引力是不对的,但是请你仔细思考——用上述这一切来使魔术具有娱乐性,会忽略最明显、最重要的魔术本身所可以带来的娱乐性。
如果你不相信魔术本身就具备娱乐性,如果你不相信体验明显不可思议的过程可以是很厉害、很独特、很让观众记忆犹新的,那么我不想和你争论下去,我只有一个建议:请你放弃魔术。如果你真的认为魔术毫无价值,除非将其作为一颗钉子用于悬挂展示音乐、舞蹈、喜剧、性感,那么你应该成为音乐家、舞蹈家、或者是脱衣女郎,并且忘记魔术吧。
我始终相信魔术不仅其本身可以高度娱乐观众,而且还能提供一个与其他艺术形式完全不同的娱乐经历,不能说会比其他形式更好,但绝对是不一样的。这个独特的娱乐经历来源于神秘、来源于不可能。坦白来说,如果你不想为你的观众奉上独特的娱乐体验,那么你不属于魔术。
一旦你接受了这个前提——你的首要工作是用魔术娱乐观众,那么你将发现其中有那么多重要的含义。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加入音乐、故事等元素来加强魔术,其意义是优先考虑尽可能让魔术本身变得更加效果突出、让人记忆深刻。如果某个道具加强了效果,那么绝对要加入此道具;如果削弱了效果,那么就不能加入此道具。
你必须绝对坚守你的首要目标:让观众体验神秘。即使将魔术完全看作娱乐,魔术体验的这种感受不仅是你能提供给观众最独特,也是最强的娱乐体验。所以在你开始学习如何影响观众感官之前,首先改变你的态度。
"挑战"的态度
世界上有很多人讨厌糟糕的魔术(包括我自己),但是也有部分人真的讨厌魔术,对于这些人来说,魔术意味着如果你骗了他们,那么你赢了而他们却输了:如果他们发现了你的秘密,则他们赢了你输了。幸运的是,这些人并不多。
而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你诱导观众,任何观众都会有可能将你的表演看作"输赢"游戏。你的目标是让他们看到双赢的情形。如果魔术师赢了,那么观众也赢了--因为你获得了娱乐观众的满足感,观众也获得了被娱乐的快感。如果你输了,那么观众也输了,因为原本一段欢快的经历到头来却是浪费时间。一段好的魔术应该是与观众合作,而非竞争,观众在你骗他们时实际上应该站在你这一边。
达到与观众结盟的关键是表演中避免任何挑战,弗雷德·鲁宾逊4经常引用弗雷德·卡普斯5的话,"专业魔术中不存在挑战",我想更进一步说的是,好魔术中不存在挑战。表演者挑战观众,让观众猜测魔术秘密,实际上是在加强"输赢"模式。
在英国魔术杂志《杰作》6的一段访谈中,苏格兰牌术师戈登·布鲁斯7建议新手避免使用挑战法,"沙丁尼8总是那样做,并且还能成功,那是因为他是大师。"
沙丁尼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耗尽他一生为"魔术师观众"表演。我不相信沙丁尼如果不改变他的挑战式表演风格,能够以为"普通观众""表演作为固定职业。而他从未在这种(给普通观众表演的)职业上成功的事实,可能恰好印证了我所说的这一点。沙丁尼的职业是为魔术师表演,给魔术师做讲座,特别是教其他魔术师,正因为如此,他的表演风格不应该为想娱乐大众的魔术师所效仿。
沙丁尼是位天才,他在错误引导的想法变革了近景魔术,并且为桌面魔术师贡献了大量重要技巧。但是,他的挑战风格在魔术圈太有名,是不应该做的绝佳范例,我觉得很有必要分析他作品的负面特征。
在使用同样效果多次骗了观众后,沙丁尼会问观众,"你知道为什么你看不到吗?因为你根本没有看!"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知道你为什么没看出破绽吗?因为你蠢!"在多次表演硬币穿桌并骗过另一名观众后,他会让观众别泄气,"我会重做一次,这次你得看好了!"当沙丁尼重新演绎一遍,观众仍然没看出来时,观众有理由相信是不是他自己出问题了。想必,其他观众在这一点上已经明白(沙丁尼的意图)。
更糟糕的情况是观众会觉得他的任务失败,因为沙丁尼的台词很明确地阐明了观众的任务是看出破绽,所以观众输了,魔术师赢了。他只能期望下次他会赢,魔术师会输。
挑战法最不好的一面是破坏了魔术的神秘。每次沙丁尼责备观众没有看出破绽,他就是在提醒观众这并不是真正的魔法;每次约翰·拉姆塞9假装做手掌藏牌,然后给观众展示手是空的,他实际上提醒观众,他们正在观看的是依靠某种技巧的小魔术。这样的方式几乎不可能给观众一种不可能的印象,最多让观众觉得被欺骗而感到沮丧。
挑战法和我们稍后讨论的谜题心态相关。谜题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也许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我们知道必定是有答案的。但是魔术,按照其定义来说,是没有任何答案的永恒神秘。因此,试图让观众去寻找魔术的答案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我怀疑可能有什么原因让大家倾向于使用挑战风格为其他魔术师表演。约翰·拉姆塞作为二十世纪传奇近景魔术师,也使用挑战法,这只是巧合吗?
然而,拉姆塞以开杂货店为生,如果你想从传奇魔术师身上借鉴表演方法,我建议效仿弗雷德·卡普斯更好,他以为公众表演魔术为生,你还记得他的建议吗?"专业魔术中不存在挑战"!
我想申明的是,我在这里不建议表演者带有"挑战"态度,在"挑战"环境下展现魔术效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你必须弄清楚你的态度:你是在不可能的环境下挑战你自己来达到成功,而不是去挑战观众来发现你(的秘密)。
同样,对于任何明显的不可能现象,观众打心底会寻找合理的解释。在魔术中,包含重复的效果,如"有雄心的扑克"、每次一张的四 Ace 集合、重复的"油与水"流程,都隐含着让观众寻找答案的挑战,每次新的重复都让观众猜想新的理论,然后再否定这个理论。
这种"让观众考虑每种解释,最后不得不接受没有任何解释"的过程是引导观众接受不可能的有效方法(胡安在《魔术之路》中有进一步解释)。确保你的挑战来自于你展现出来的不可能,而不是你自己的态度。你的态度应该是:没有任何可解释的原因,这就是魔术。
谜题心态
"我从来不谈论侦探小说,它们仅仅是精妙的迷题,不是吗?其中所涉及的理性远远超过感性,然而情感才是唯一让我的观众保持兴趣的东西。"——阿尔弗雷德·布区柯克
我九岁的时候收到了一套魔术礼盒,里面除了标准魔术道具外,还有一份益智铁环10,我记得当时我就纳闷,为什么魔术礼盒里会有这种东西,因为我知道谜题和魔术 是不一样的概念,这个九岁小孩本能知道的真相却是很多魔术师没有意识到的。
一个魔术效果也许十分让人困惑,但是它不是迷题。一个谜题至少在理论上存在可能的答案,而真正的魔术不存在任何答案,它是永恒的神秘。更为重要的是,一个谜题是完全不带感情色彩的智力挑战,除非你把沮丧算进去。无情感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在魔术表演中需要避免的。(正如我们之前看到的,挑战是另一个需在魔术中避免的因素。)对于迷题而言,唯一能让人满足的就是解决此谜题,而观众从魔术中获得的满足感,不应当来源于解决魔术所带来的困惑。
魔术中谜题心态盛行的一个标志是有些牌术师的习惯——喜欢将流程的每个部分 都看作"纸牌问题",将每个部分的效果视为问题的"答案"。构造魔术效果通常需要解决大量问题,正如撰写小说一样,需要解决情节、人物、风格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位作家会将情节视为问题,将完本的小说视为答案。这种特有的"问题与答案" 模式反映了在智力练习中人们减少创意过程的诉求,而不论是创造效果或表演的艺术创作都比这复杂得多。
不能清晰辨别魔术与谜题是魔术界致命且普遍的趋势之一,这种问题在我所从事
的纸牌魔术圈中显得特别严重。在第21期的《同处》11中,诺尔曼 ·霍顿12提到"业余数学家有种奇怪的错觉,他们觉得自己的爱好是魔术。"不幸的是,这种说法简直不能太正确。
这种问题一部分来源于很多魔术师都喜欢谜题,实际上,在很短的近景魔术史上,很多知名从业者也是著名的谜题专家,很多魔术杂志也时常发表一些谜题,正因为许多魔术师的喜爱,他们把两者搞混也就不足为奇。
他们也通常难以认同——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喜欢迷题,甚至讨厌谜题,我个人也不喜欢。作为魔术师,我很庆兴我也讨厌谜题,这种态度让我更加接近普通观众的视角。
如果你是像那些喜欢谜题的魔术师,那么你必须小心避免让你的魔术变成而应该为观众提供不可能,让他们体验神奇而非沮丧。
不可能的幻象
"观众不知道怎样做到,和观众知道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有着极大的区别。——西蒙·阿伦森13《阿伦森方法》
为魔术师表演与为普通观众表演之间有一个有趣的区别,如果一位魔术师明白了 整个魔术的90%,剩下10%却没有搞清楚,那么他会觉得这个魔术成功骗了他;如果 一位普通观众明白了整个魔术10%的秘密,但是仍有90%的部分不清楚,那么他会觉得这个魔术并没有骗到他。这位魔术师会认为:"我知道他是怎么控牌置顶的,我 也看到了他将牌藏在手掌中,但是我不明白他是怎样在两张被黏在一起的塑料纸中间 变出被选牌的。"而普通观众会这样认为:"他没有骗到我,我看见他手里藏牌了。"
普通观众的态度会让某些魔术师沮丧地说"是的,但是我是如何将你选的牌置顶 的,又是如何从塑料纸片中间变出它的呢?"观众的回应会是这样:"哦,你用某种
方法变出来的,但是你没有骗到我,我确实看到你手上藏了牌。"
哪种态度是对的呢?普通观众的还是身为魔术师的观众呢?这得看你对魔术的认知,你觉得魔术是一个谜题还是一件明显的不可能的事?试想一个人正在玩七巧板拼图游戏,他拼好了90块,却剩下10块怎么也拼不上,他会觉得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失败了。
假设你在观看所谓的超能力表演,你发现在舞台后面明显有人用线操作。也许你不知道这些线是如何运作的,但是你知道这些线肯定与舞台上所看见的超能力是有联系的,而且你还知道超能力是不需要线的。你没有被骗,你看到了线。
身为魔术师的观众所思考的问题是,"这个(魔术)的秘密在哪里?"普通观众所思考的问题是,"(这个魔术)可以解释得通吗?"因此,为了打动普通观众, 你必须创造出不可能的一种幻象。我所能想到的魔术所包含的一种东西就是不可能的幻象。
当然,创造幻象比起只是让某人疑惑来说要难的多。魔术幻象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它就像一个脆弱的肥皂泡,可以被尖锐的物品、突然的推撞或者甚至是一股风所爆裂。因为大多数魔术师总是选择最近的小道而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你可以看到你的魔术朋友大多数都在做着"难题"。如果你选择自律而不是放纵自己走小道,那么 你必须非常用功地学习掌握本书所教授的各类技巧,这样才能够表演出不可能的幻象。
1 托马斯·弗洛斯特(Thomas Frost),(1821---1908)是一位记者、作家。托马斯·弗洛斯特于1821年12月16日出生于英国克罗伊登。他在1876年撰写了第一本魔术历史书--《魔术师的生活》(Lives of the Conjurors)
2《魔术师的演员特质》(Showmanship for magicians),是这里尔·费兹奇(Dariel Fitzkee)的赞兹奇三部曲(The Fitzkee Trilogy)中的一本,于1980年1月份出版。
3 达里尔·费兹奇(Dariel Fitzkee),达里尔·菲茨罗伊(Dariel Fitzroy)的笔名,半专业魔术师/作家《错误引导的艺术》(Magic by Misdirection)是费兹奇三部曲(The Fitzkee Trilogy)中的一本,对于魔术理论有着重要贡献。
4 弗雷德·鲁宾逊(Fred Robinson),纸牌和硬币手法类传奇魔术师。
5,弗雷德·卡普斯(Fred Kaps),荷兰魔术师,二十世纪传奇魔术师,三届FISM总冠军
6《杰作》(Opus),英国独立魔术杂志,不接受任何广告,只撰写他们想要写的。1987年发行, 最后一期于2005年11月发行,总60期。
7 戈登·布鲁斯(Gordon Bruce),苏格兰近景牌术师。
8 沙丁尼(Slydini),以精湛的近景魔术技艺著称的世界知名魔术师,错引之神代人,其中包括道格汉宁(Doug Henning)
9 约翰·拉姆塞(John Ramsay),苏格兰著名魔术师(1877-1962),被誉为"魔术师的魔术师他喜欢虐同行。
10 益智铁环(Half-dozen wire puzzle),需要将铁环分开的益智玩具
11 《同处》(Ibidem)是加拿大魔术期刊,在1959至1979年间发行,总36期
12 诺尔曼·霍顿(Norman Houghton),加拿大魔术师,因发明 Flushtration Count 而著名
13西蒙·阿伦森(Simon Aronson),美国魔术师,扑克牌序系统的先驱,《必记牌序》(A Stack to Remember)是当时全球最流行的两类牌序之一 《阿伦森方法》 (Aronson Approach)也介绍了两种牌序
14 亨宁·内尔姆斯(Henning Nelms),律师、戏剧导演、业余魔术师、小说家。以他所著的进团犯罪小说《Rim of the Pit》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