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阶段
几乎所有的近景魔术都能划分为两部分,我将这两部分称为"解说阶段"。和"威术阶段"。罗伯特·胡迪尼曾经说过,在你将苹果变成橙子之前,你必须确认观众已经知道这是苹果。那么,把苹果变成橙子就是魔术阶段,开始的确认就是解说阶段。解说阶段总是最先得做的,例如:抽出一张牌然后放回牌叠里面;将四个硬币放人在四张扑克牌下;四张签名的 Ace 放进牌叠的不同位置;或者将 Ace 分成四叠并从牌顶向每叠发三张牌。然后才是魔术阶段:被选牌自动从牌叠升起来;将硬币从一张牌底下变到另一张牌底下:从四个不同的口袋变出四张 Ace;或者将四张 Ace 变到同一叠牌里。
乍看起来,一些魔术好像看起来并不适合这样的划分方式。例如:在手指间变出一个硬币哪有解说阶段?这不都属于魔术阶段吗?而事实上,并非不存在解说阶段,而是这例子中解说阶段极其简短,几乎没有。但是,单纯从指间变出硬币效果不强,除非在之前有硬币消失了,然后引导观众去相信你的手上并没有硬币。
多阶段效果(例如油与水或者有雄心的扑克)看起来好像例外。事实上是,当你意识到多阶段效果是由一系列独立效果结合起来的时候,各阶段就变得棋糊了。所以,这种流程的每个阶段都有它们独立的解说阶段和魔术阶段。以油与水来说,每个阶段以两种颜色(解说阶段)交替混合起来开始,以颜色自动分开(魔术阶段)结束:以有雄心的扑克来说,你每一次将牌插入牌叠中间,你就是在解说阶段;每一次牌跳到顶部,你就是在魔术阶段。在很多时候,是可以忽略那些极少数例外的,因为几乎所有的效果都可以非常容易和自然地分为这两部分。
有人又将魔术的这两个方面称为无聊部分和有趣部分,但这不一定正确。解说阶段对观众来说同样可能也应该是有趣的(确实,如果你不能把解说阶段演得有趣,那么你的魔术注定失败,因为你的魔术阶段还未开始,观众就没有专心观看你的魔术)。不过,魔术阶段凭着其特有的趣味使其确实比解说阶段更加有趣。
这直接导致很多魔术师把解说阶段当成麻烦事,一有可能就将之抛开到千里之外。他们觉得解说阶段一点也不重要,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些魔术师会说"你怎么控制观众选的牌并不是重点,观众并不会在乎你如何控牌,他们只对你怎么去展现感兴趣。"
当你意识到魔术中的解说阶段和魔术阶段,与笑话中的背景和笑点是相似的时候,上面这种谬误态度就十分明显。笑点引起人笑,但并不是笑点本身有趣,而是整个笑话有趣。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何编排决定了笑点是否有趣好笑。试想一下,一名喜剧演员只是在观众面前背诵笑点,你真的认为他能够获得很多欢笑声吗?你会认为安排他说什么都没关系,而原因却是观众只对笑点感兴趣吗?要想笑话能产生效果,不仅要笑话的编排成功,还要确定有效的表演方法。一些专业的喜剧演员会告诉你,如果一个笑话编排不恰当,绝对会失败。
同样,魔术的解说阶段绝对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麻烦,它更是魔术效果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事实上,这其实是有点夸张,把解说阶段夸张地说成像整个表演一样,在决定着魔术效果的强烈程度。使解说阶段尽可能地有趣是很重要的,我们在之后章节"实质意义,情境意义,节奏"还会再提到。现在,我们先讨论:如何令解说阶段尽可能地有说服力,这是创造效果强烈的魔术一个必须重点考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