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化的技巧
让我们来看一些使效果清晰化的主要技巧。每个技巧都是帮助观众理解魔术效果概念的工具。记住,无论如何,这些技巧不是必须用在每个效果中,用了也不一定比没用的好。一个特殊的效果是否能从这些技巧中受益是一个问题,而你的艺术判断以及你从观众那得到的反应将告诉你是否需要使你的效果更清晰,然后如果你觉得你的一个效果是模糊不清的,那么接下来你应该利用你手边的检查清单来尽可能的帮忙改正问题。
(1) 使用更少的道具:这是一个使效果清晰化极其常用的方式,有时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比如,连环通常用十个或者更多的环来表演。卡迪尼1提出并由戴·弗尔普及到使用六个环来表演。之后杰克·米勒2仅仅使用了四个环就演绎了这个魔术。今天许多表演者发现他们可以用三个环的流程得到观众最好的反应。无疑使用三个环能最清晰的完整演绎这个魔术并使观众知道发生了什么。
经典的4A集合使用了十六张牌:四张 Ace 加上十二张杂牌。然而一个很厉害的4A集合是彼得·凯恩3的 JazzAce. 这个流程只需要八张牌:四张A和四张不同的牌。这个魔术很优越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减少了牌的张数而更加清晰地表现了效果。
在杯球流程中,许多表演者发现用单杯球能表演出更好的效果。举个极端的例子,沙丁尼的单币流程无疑是所有硬币效果中最清晰的,因为这个流程仅仅用了一个硬币。
纸牌魔术效果提供了一些减少道具后出现弊端的例子,这样做可能减少了可观性或者降低了魔术效果。近几年的纸牌魔术都趋向利用一小叠牌来表演。比如经典流程"全背牌(All Backs)""胜利者(Triumph)""红黑分明(Out of this world)"和"色源传染(Color-changing deck)"。
有时更清晰会让效果更强,有时减小范围会导致效果更弱,让4张牌牌背变色不如52张牌牌背变色效果强。
减少道具数量是通过简化魔术而达到清晰,其他的技巧则不需要改变魔术效果本身。
(2) 使用记忆链:有时你所需要的就是给观众提供一些简单的视觉效果,或者逐字的记忆方式来帮助他们构建这个魔术效果的清晰概念。在约翰·门多萨的书《近景表演》中他讲到了普雷斯利·吉塔的"古银铜硬币流程(Copper,Brass,andSilver)"。在这个魔术中一枚50美分硬币在魔术师手上变成了一枚中国古币和一枚墨西哥硬币。这个效果最初的版本是两枚铜币和一枚银币,50美分改变成一枚英国便士和一枚墨西哥硬币。
门多萨说他更喜欢这个最初的版本,因为它没那么令人疑惑。这是因为英式便士和墨西哥硬币很相似,它们都是铜币。这能使观众从心理上将这两枚硬币视为一种,并且看到两个实体一起的转变。铜币在一只手上,而银币在另一只手上。而使用三个完全没相似点的硬币会造成观众思维混乱。
然而,门多萨继续说道,可以用一个更好的方法同样清楚地实现这个魔术效果。与其谈论便士和中国钱币,门多萨都统称为外国硬币。现在观众可以再一次看到外国硬币和美分两个实体之间的转变。现在比较一下下面两句话哪句更容易去理解。(1)记住,现在英国铜便士和中国黄铜古币在这只手上,而美国50美分银币在另外一只手上。(2)记住这外国硬币都在这只手上,而美国硬币在另外一只手里。
当然,就像早先提到的那样,通过减少道具数量,你同样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就是只用两枚硬币来表演这个铜银(Copper-Silver)效果。但是这样通过减少了效果范围而削弱了魔术效果。门多萨关于把硬币分成两类(外国和本土硬币)的记忆链是最合适的,这样观众既能体验到一枚硬币与两枚硬币的神奇,又能容易跟上整个流程效果。
(3) 视觉上让道具变得清晰:使"古银铜硬币流程"效果令人惊奇并有可能令人困惑的是:这个魔术并非一个等数量的转变。一枚硬币变成两枚,而不是一枚硬市变成一枚硬币、或者两枚硬币变成两枚硬币,同样的不对等转变在我的作品"SlickAces"中也有。其效果是将黑桃 Ace 变成了另外三张 Ace。如果这个效果是用四张被选牌来表演,理论上它将有同样的效果。可是这样却至少会让观众更加困难得去理解这个魔术效果。Ace 的使用却提供了一个更加易懂的画面,黑桃Ace有着比较大的花色图案,另外三张 Ace 有着比较小的花色图案,所以三张小花色图案的 Ace 就被自然地归为了一类。
弗尔的"四A翻转(Twisting the aces)"是众所周知的经典,四张 Ace 在口袋内每次都有一张翻转过来,但是为了让观众能体会到每张 Ace 依次翻转过来,观众必须每次记住哪张 Ace 翻过来了,而哪张 Ace 还没有。约翰·哈曼则介绍了使用同一花色的 Ace,2,3,4的方法,牌叠按数字有序地翻过来,使得它几乎让观众自动的意识到哪张牌已经翻过了。(记住我们的一个目标:让他们记住你想让他们记住的,忘记你想让他们忘记的。)
我看过一个纸牌的效果,是一组四张蓝色背面的 K 一张张地变成了四张红色背面的 2。他增加了用两种不同颜色牌的这个条件使得这个魔术更加不可思议,但也让观众更难跟上魔术的节奏,他们需要要记住哪张牌是什么颜色的背面。
这个问题可以很容易的被解决,用四张背面是红色的红色点数牌和四张背面是蓝色的黑色点数牌。现在每张牌的正反面都是几乎一样的颜色,这样可以让观众无意识地记住每张牌。不同背面的牌实际上使观众更容易的跟随这个魔术的效果,因为不论牌面朝下还是朝上,他们都可以容易地分辨出牌在哪。
表演者甚至可以将红色背面红色点数的牌简单地说成红色的牌,把蓝色背面黑色点数的牌说成蓝黑色的牌。这里的"蓝黑色的牌"就像之前所提到的记忆链一样。
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例子,那就是林·瑟尔斯4的"终极 A(Ultimate Aces)",这是一个使用红背 Ace 和其他都是蓝背牌的 4A 集合效果。这里不同颜色的牌是用来强调重要的牌(重要的 Ace 有一个鲜明颜色的牌背,而不重要的牌有一个更暗淡颜色的牌背)。因此,两种不同颜色的牌背使效果更加清晰,而不是像之前的那个例子一样让效果更加混乱。
在我的赌博讲座中,我展示了发底张的技巧。当解释面向下的发底张时,整个画面可以保持非常清楚。给观众展示四张 Ace 都放在了整幅牌底部,然后发牌,另一只手将发的底牌翻转过来展示是 Ace。但是当展示 Stud Bottom Deal 时,所有被发出来的牌都正面朝上,各种杂牌就让整个画面变得混乱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后者的处理,我会一开始把一组黑色点数的牌放在整副牌的最上面,然后把红心的皇家同花顺放在最下面。红色图片牌与黑色点数牌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反差,现在观众就能很容易地辨别哪些牌来自于底部、哪些牌来自于顶部一一周重要的牌与不重要的牌。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在 4A 集合中,即通过使用四张 K 代替四张 Ace,十二张黑色点数的牌代替杂牌。在一个简单直接的 4A 集合魔术中,这个方式可能有点多余。而在一个更复杂的集合流程中,这个步骤也许在清晰化上更加实用。正如所有的清晰化技巧,道具的视觉清晰只是个可选技巧,你要做的是决定什么时候去使用它。
(4) 视觉上让布局变得清晰:在剧场中,一个被导演运用在舞台设计上的标准技巧有时被称作图像化。卡尔·艾伦斯沃思5的《完整的戏剧表演手册》中将图像化定义为:"人物关系、情节推动、情感内容的视觉呈现(不用动作或对话),是戏剧内在含义的视觉解释。
换句话说,演员的位置、和每一个有关的舞台布景、以及每个相关的舞台边界都是作为与观众交流戏剧内容的工具。虽然这些要素在不停地变换,在任何一瞬间,这个位置给观众提供了特殊的画面。用罗德·斯图尔特6的话来说,"每一个画面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导演的一部分工作是确保每一个画面都告诉了人们他所想表达的故事。
近景魔术提供了无数的机会来利用上述概念摆放桌上道具。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是被经常使用在 4A 集合流程内的 Vernon's T-formation,通过这样陈列扑克牌,可以立即让观众明白这个魔术的焦点在四叠牌上面,观众不需要花费精力去记忆哪叠牌才是重点,观众想忘记都难。
埃迪·费克特7曾经表演了一个魔术,将六枚硬币一个一个地从一只手转移到另一只手上。在每一枚硬币转移后,他都会在桌子的左边用左手把剩下的硬币展开,然后同样地用右手在桌子的右边展开右边的硬币。当一边慢慢减少另一边慢慢增多的时候,哪怕是最愚钝或喝醉了的观众也不会跟不上魔术的节奏。
假设你要表演要使用两叠牌的魔术,其中一叠牌比另一叠更重要。当首次展示牌面时,你可以通过展牌时稍微展紧凑一些,来给观众暗示这叠牌不重要,对于另一叠牌,展牌的时候稍微宽松一些,会让观众觉得这叠牌更重要。如果一个道具在这个魔术效果中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请把它放在桌垫的中间。如果它仅仅是个配角那就把它放到边上去(就是你桌垫的外围)。当然,不要让人感觉这些行为很做作或者是计算好了的。多余的摆放动作都会让人觉得很不自然。记住,适当的练习可以让魔术中的某些动作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做作。
我可以举出无数例子来证明这个理念,但只有当你认真思考过它之后你才会发现这个理念是如此的简单。关键在于,它已经简单到你甚至意识不到你用到过这个理念。至少在一开始你不会意识到。除非你开始认真思考它。一旦你开始思考视觉化的轻重,它将马上成为一个老习惯了。
道具摆放的考量除清晰化以外,就是方法的需求。举个例子,如果你打算将某样东西落膝,那么你就要把这样东西摆在桌子边缘。这样做并没什么问题,只要这样的摆放不会给观众一个与效果相背的错误视觉信息。
我最近看到一个效果,就是三名观众选择三张牌与另一叠牌中的三张预言牌相对应。调换观众的选牌是这个魔术的方法关键所在,这个方法需要将观众所选牌成一排地发在表演者面前,将预言牌成一排地发在观众面前。所以表演者的牌在观众面前,观众的选牌在表演者面前。
这个效果很出色,不过在下面这一点上有点不恰当,那就是在观众那边发表演者的牌,在表演者这边放观众的选牌,这样的布局是错误的。当然,因为没有所谓的真正魔法,所以所有的魔术都会相较于理想中的真魔法作妥协。表演者每次看到某个效果都需要评估这种妥协是否值得。
(5) 使隐蔽的东西变得可见:如果某样东西在众目睽睽之下,那么这样东西会更容易被记住。"4A 聚首(McDonald Aces)"比大部分 4A 集合流程更具清晰度,因为每一张Ace在变走之前都是正面朝上的。一般来说,整个流程内道具大部分时间都能被看见的版本,肯定比道具更多时间被隐藏(面向下在表演者紧握的手中,或者被其他道具覆盖着)的效果更清晰。
这也是"有雄心的扑克"比"电梯牌(Elevator Cards)"效果更清晰的原因之一。有雄心的扑克这张牌不断地被翻成正面朝上,它只是在中间偶尔被翻成正面朝下。相反,电梯牌(Elevator Cards)在穿越之前都必须保持牌面朝下地放在桌子上。
(6) 消除时间滞后:不论是因为表演者选了一个耗时的程序,还是因为表演者废话太多,观众等待效果出现的时间越长,观众就越容易变得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应该发生的。后面章节我们会讨论情绪记忆消退的问题,时间滞后也可以造成理性记忆的消退,专心程度的衰退,注意力的涣散、或是理解整个画面的能力减弱。
记住,观众并不比你对你所表演的魔术更熟悉。不要在一个很长的停滞时间滞后,让他们很困难地拼凑这段时间中那些零星的记忆碎片。
(7) 消除干扰:假设,你正在表演魔术的过程中,而且恰巧是在一个魔术的弟键时刻,另一位表演者突然用他的表演来干扰你。可能是一位喜剧演员讲一个他最拿手的笑话,也可能是一名乞丐来向你乞讨,也可能是另一名魔术师正站在你面前表演另一个魔术。
很明显,这种干扰会让观众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完全集中在你的魔术上。不管那个喜剧演员的笑话有多么好笑,那个乞丐有多么可怜,或者那个魔术有多短。事实上,他们都或多或少对你的魔术有影响。而对你魔术的影响程度完全取决于你能抵抗这种于扰的程度。
幸运的是,我刚才所描述的似乎没有发生在你的身上,如果有发生过,我确定你一定被这个打扰你的混蛋弄的抓狂了。但是,奇怪的是,很多魔术师会在魔术进行的关键时刻自己干扰自己,比如讲个笑话,故作生气,或者表演另一个简单快速的魔术。
在胡安的《魔术之路(The Magic Way)》中,他提到一个术语,这个术语是阿图罗·阿斯卡尼奥在他的魔术理论中提到的。这个术语是"反对比干扰"。这个奇怪的术语让我觉得一定是在(从西班牙语到英语的)翻译中遗漏了什么词语。但是我认为这是个奇特的术语而且很方便记忆。而且他所代表的内涵是非常值得记忆。胡安定义它是"一个从魔术中提炼的动作或者术语,让观众忘记了魔术师想让他们记住的东西,(举个例子,这个手帕的颜色将要改变),或者让他们的注意力从魔术师想让他们仔细看清楚的地方转移。"
我并不反对在表演中使用幽默、愤怒或者一个快速的魔术效果,但是它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任何一丝这样的影响在你的表演的错误时机都会转移观众的视线,从而严重影响你的魔术。(riverclouds注:关于这一点,Juan Tamariz在《魔术彩虹》中的“魔术中的不同风格”一章中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
在观众选择一张牌的时候说个梗,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坏处,甚至会有些好处,这样既是为了有笑料,也是为了填补这段沉寂的时间。而当你正要揭示被选牌时说个梗,就可能会毁了整个魔术,举个例子,这个梗可能导致观众注意力的分心,会让观众不去注意被选牌不仅仅是从钱包内变出来的,而钱包还是有拉链拉着的。
最近,我看见一个魔术师他表演了一个非常好的版本的牌入口袋的魔术。就在最后一张牌要消失进他的口袋的时候,他说了一个非常搞笑的梗。不幸的是这个梗太有意思了,以至于观众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他的魔术中最后一张牌消失在他口袋中的效果被大大消减,而这正好是他魔术中最关键最吸引人的地方。如果这个梗用的再早一点,在倒数第二张牌,这样既可以达到搞笑的目的又不会毁掉魔术的效果。(就像约翰·卡尼写到"幽默是不能以牺牲魔术自身的效果为代价的")。
这个难题很难避免,因为观众喜欢这种错误。他们觉得笑话很搞笑或者欣赏这种手法。然而,就像杰西·杰克逊8说道,你会让眼睛盯住奖赏。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奖励会干扰魔术本身。任何威胁到魔术本质的东西都不值得用这个短暂的快乐来交换。
有时,这种反对比千扰不知不觉的就在魔术过程中建立了。弗雷德·布鲁9用下面几种"胜利者"的不同版本来证明。就像原版中,一张选定的牌消失在桌子上,然后洗牌,正面朝上正面朝下的混在牌堆当中。然而,不像原版那样,正面朝上的牌不是选定的那张的牌。相反,出现的是10点。表演者从牌顶数10张牌,然后翻过来正好就是他选定的那张牌。
这就是一个不好的魔术产生的例子,这种情况通常是魔术师想要美化魔术使得它更加吸引人而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十点营造了一个反对比干扰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当你在展牌的过程中时,观众可能回想:"我的天啊,他们都是背面朝下除了我的牌。"在布鲁的版本中,观众想的是:"我的天啊,他们都……不对,怎么会有张黑桃10。"
正面朝上的10点在初次出现时可能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观众不会注意到其他的牌都面朝下了。就在观众的注意力就要消失的时候,你揭开所有迷雾。就像在关键的时候电话响了。这可能是一个好事情,但是时机不对。
在这里我要引用另外一句来自我的名言:观众不容易被愚弄,但是他们很容易被迷惑。如果你加上弗农的名言:迷惑不是魔术,你应该知道避免干扰在魔术中的重要性。
(8) 流程直接:没有什么能比使用间接程序和过多的操作来破坏魔术的清晰程度了。如果你展牌后让观众拿走了一张牌,那么任何人都明白那张牌是被选中的牌。如果你让观众说一个 10 到 20 之间的数字,再一张一张发出这么多的牌,然后将观众说的数字个位与十位相加得出另外一个数字 X,然后再用刚发出来的这叠牌再发 X 张,让观众记住第 X 张是什么牌。完成之后你千万别惊讶你的观众很难意识到刚刚他选了张牌。
在纸牌魔术中,有许多魔术方法需要表演者不停地切牌、洗牌、发牌、从下面发牌、数牌、重数一遍同样多的牌、在一次展牌之后再次展牌。有很多在近景魔术中的手法,要求表演者选出的道具再一次放在一边,这也是为了之后没有明显意图地拿出它们。许多在各种魔术中应用的手法要求你去做些尽可能使效果曲折的事情。因为有些流程看似杂乱无章的图景,在观众眼中可以构成一个大的整体。这种大的整体有时候也称为是魔术效果。
魔术师喜欢倾向于认为方法、效果、演技是不相关的主题。方法对于(被观众感知的)效果的关联,从而对于演技的关联,最好的例子就是,间接程序和过多操作可以使效果凌乱得让观众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发生的。
还记得那个我之前说的"4A聚首"吗?这个流程混合那些有正有反的 Ace,然后再一次把他们发出来。这个无意义的程序是为了把那些正常的Ace换成了双面牌,其实有更加直接的方式可以做偷换牌,但是都需要使用更加高技巧的手法,以至于他们会被那些跟自己说"观众不会在乎方法过程"的魔术师给忽略掉。是的,观众可能不关心过程,但是他们关心他们是否能跟随着流程,知道发生了什么,通常你用的方法很可能影响这点。
为了阐明我所说的"直接"的含义,我将会描述直接和简单的区别。其实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个效果被描述成"简单且直接"。这一直让人觉得简单和直接其实是两个相同的东西。(更让人困惑的是,有些人说的"简单"实际上指的是"容易"。这种混乱的思维一直主导着魔术领域。)。
一个魔术可能简单却不直接,也可能直接却不简单。"三十一张牌(the twenty-one card trick)"就是一个简单却不直接的魔术。让观众想一张牌,然后就如观众希望的那么简单一样占卜出这张牌。然而不断的发牌中预测,并且迂回的盘问观众关于他的牌的信息,是多么的不直接。
相反,大卫·罗斯的魔术"便携的洞(Portable Hole)"就是一个非常直接的魔术,但是硬币在无袋钱袋中出现,消失在一个二维的洞中;然后在洞的下面突然出现,这个魔术效果又非常的不简单。最后,"有雄心的扑克"这个魔术效果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最好的版本兼备了简单与直接。简单性是流程情节的一方面,直接性是程序的一方面,反过来也是方法的作用所在。
简单在魔术中完全是个人喜好问题,然而直接却是至关重要的。早先我曾说过,你没有必要尝试着把所有的清晰化技巧都整合到每个效果中去,你必须要针对每个魔术做单独的分析。然而,在程序和操作上,"直接"是你必须在每个效果中都追求的目标,这不仅仅对清晰化至关重要,这也是让你的魔术看起来真的像魔术的必要条件。
在纯手法魔术中,间接程序通常指的是过度操作。但是重要的是这个问题并不是第一天在手彩魔术中出现。看看我近来读到的基本效果相同的两个版本魔术,两者本质上都是自动化魔术。其中一个就是大卫·布瑞特兰迪10的"布瑞特兰迪之牌(Britlandeck)."。
在这个版本中,表演者先在整幅牌顶部展示一张 Joker。他在这个Joker背面写上预言,但是不给观众看,然后把 Joker 正面向上放着。接着他让观众随便说张牌,假设观众说的是红桃 4,然后表演者展牌找出红桃4,并把它放在观众面前。最后,他把 Joker 反过来让观众看到他先前在 Joker 后面写着的就是:红桃 4。
与下面的这个我在某心灵魔术书上看过的魔术相比较一下。表演者拿出两副牌,一副红背一副蓝背,要求观众选一副。表演者就拿起另外一副牌然后从中拿出一张牌。这张牌并没有展示,但是放进了一个信封中,然后放在一边。剩下的牌给观众放进他自己的口袋中。
表演者然后将另外一副牌面朝观众地展开,并且要他随便说张他看到的牌(这里还是假定说的是红桃 4)。然后表演者把这张牌拿出来也放到信封里面。让观众把其他的牌从口袋中拿出来。(这副牌说的是之前表演者拿了一张牌的那副,不是观众想了一张牌的那个。跟得上节奏吧?)然后魔术师让观众开始面朝上的把牌数下来,直到他看到他刚刚想的那张牌。观众发现这里只有 51 张并且没有他刚刚所想的牌。然后魔术师要他从信封中拿出那两张牌并且反过来看。毫无疑问,这两张都是红桃4。
从严格的魔术认知上来说,这两个例子中的效果是相同的。表演者证明了他成功预言了观众所想的牌。然而,任何好的表演者应该都能将第一个版本呈现清楚。而只有造诣很深的表演者才能成功清晰地把第二个版本的效果传达给观众,即便如此,也不可能给观众带来同样的影响,这个魔术只是不够清晰,因为整个程序是如此荒谬地曲折迁回。第一个版本几乎是自动完成的,第二个版本完全是自动完成的。所以你能看的到,程序不直接的问题就在于不限于手法效果。
魔术师经常在他们的魔术中陷入过度操作和间接程序的陷阱,其原因有四个。第一,他们太喜欢他们的原创方法了,哪怕这个方法在这个效果并不合适,甚至会损害效果。一个小例子,就是我之前描述的预言魔术的第二个版本,就是那个使用两幅牌的效果。在流程中,表演者以让观众从两幅牌中选择一副作为开始,他真的使用了"魔术师的选择"来确保一副牌是预言用途,另一幅是让观众"想一张牌"之用。
表演者其实可以直接给观众他想让观众拿的那副牌,这样做能不让观众分心,所以我仅仅只能假设他喜欢做这种"魔术师的选择",而这种喜好让他无法意识到,这么做对魔术的效果毫无增色。
现在你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不同意"过程不重要"的学派观点了吧,但是我坚信"方法只有在它影响效果的情况下才重要"。你对某个手法娴熟的事实,并不是你在每个情况下都使用该手法的原因。你对某个策略特别感兴趣的事实,并不是对效果毫无用处却还是用此策略的原因。
间接程序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许多魔术师所关心的只是给其他魔术师表演。这导致了他们会在效果中添加许多复杂的程序,以此期望其他魔术师会在这迷宫中迷失,从而无法重构整个效果。
这类人往往花了很多时间在别的魔术师身上,而放弃了去考虑那些外行人的想法。甚至当他编排给外行人表演的魔术时,他都要认为他们有着魔术师的思考习惯。他不断扔出为了说服外行观众他没有做某些动作的桥段。(后面章节,我们将讨论细节和条件哪一个对普通观众很重要,并且哪一个是没必要的)
永远记住,那些曲折程序能使得其他魔术师看不懂方法所在,那么也能使普通观众跟不上效果所在。(除此之外,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哪怕你可能不相信我。一般的魔术师仅仅只是在他名片上印了一只兔子的外形。你会很惊奇地发现,你在为普通,观众表演的同时,会同样骗到很多魔术师。)
间接程序的第三个原因,是他们经常把一个效果变得更容易表演。不幸的是,他们也可能让效果更不值得表演,这是许多魔术师要面对的不幸结果。我近来在一本魔术杂志上读到了一篇文章。在一些大体上都还不错的建议中,作者做了这样的一段表述:忘记复杂的魔术手法,去寻找一个简单的方式完成你的魔术。问题就来了,很多时候复杂的手法才正是完成魔术的简单途径。
彩学个例子我之前描述的"4A 聚首"魔术中的 4A 转换。另一个幻象在拉里:詹宁斯的"公开旅行者(OpenTravelers)"魔术中。在他的这个版本中,A被藏在手心,所以从不碰口袋。那些害怕palm牌版本的魔术师,必须为一次又一次地用各种理由集合并处理四张Ace,这样,魔术师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但效果却开始变得不明。记住,你的工作是在观众面前让事情尽可能地简单,而不是让事情对于你尽可能地容易。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魔术师使用何接程序的原因,那就是有时只有使用间接方法才能达到特定的效果,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还是换一个效果吧。
诚然,以上的讨论都是假定的,现实中不一定完全能做到。因为我们不会魔法,我们总会使用一定的间接方法,所以这只是一个程度上的问题。下面一个测试可以帮助你决定某种特定的操作是否太间接,问问你自己,"如果你真会魔法,那么这个魔术效果会是怎样的呢?"然后去考虑你使用的方法和操作与理想中的效果有多少差距。
真正的魔法通常是最为直接的程序。如果你真会读心术,那么你让个观众随便想个词,那么你就可以立马说出这个词。正是因为你不会读心术,所以你必须加入一个或两个弯路。如果你能使弯路保持最少,并却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为什么会有弯路),那么这样做也是可行的。
我觉得让观众从一本书中选择一个词是"为了让他能有足够多的选择"是可行的。甚至让观众在纸条上写上他想的词语,用于"之后向其他观众证明实验的是否成功",这也是可行的。
但是如果观众必须摇三次骰子,然后把点数加起来作为书的页数,然后把页数的个十百位再加起来,作为那一页的行数,最后观众必须写下那个字,并且密封在三个信封里面。那么你就不用惊讶观众不会觉得这个魔术是"观众想某个词,魔术师读取这个词"的效果了。
因为直接性是程度的问题,这总是涉及到个人判断。"真正魔法"的测试不会自动给你答案,你仍需做出自己的判断。但是"真正魔法"测试至少可以让你专注于大局——效果。
1卡迪尼(Cardini),原名RichardValentinePitchford,1970年被魔术城堡举为"魔术大师
2杰克·米勒(Jackmiller),纽约职业魔术师。
3极得·凯恩(PeterKane),英国魔术师,创造了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近景流程。特别是WildCard
4林·瑟尔斯(Lin searles),美国魔术师,作家,魔术店老板,擅长于纸牌魔术手法。
5.卡尔·艾伦斯沃思(CarlAllensworth),剧作家。
6.罗德·斯图尔特(RodStewart),摇滚歌手。
7.埃迪·费克特(EddieFechter),出生于纽约,酒吧魔术师,以快手埃迪(FastFingersEddie)
8杰西·杰克逊(JesseJackson),原名杰西·路务斯·伯恩斯,维马丁·塔德·金之后又一位具有超凡魅力的黑人民权领袖和演说家
9师雷德·布鲁(FredBraue),美国记者,擅长于朴克魔术,曾是奥克兰魔术协会(OaklandMagicCircle)主席。
10大卫·布瑞特兰迪(DavidBritland),英国近景魔术杂志《Talon》的编辑